动力电池向高稳定信息化方向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其发展直接推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政策调整期的背景下,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该如何重构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与提升,实现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在11月14日举办的“2016第五届中国电池市场年会暨第一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行业与企业代表,以及政府管理层代表等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探讨。
11月14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与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壹能(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 “2016第五届中国电池市场年会暨第一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第二届中国电池行业智能制造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装备工业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汽新能源、天津力神电池等部门和单位、科研机构、新能源汽车与电池企业的500余位嘉宾参与了此次会议,共话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问题。
“截至今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或超过600亿瓦时?!敝泄в胛锢淼缭葱幸敌崦厥槌ち跹辶诨嵘辖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产品将出现结构性过剩,整个电池制造行业将转向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以及信息化方向发展。
配套量实现100%以上的增长面临需求挑战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的关键?!熬萃臣?,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6万台,同比增长80%,发展迅猛?!比擞贸凳谐⌒畔⒘崦厥槌ご薅鞅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直接带动配套动力电池销量提升。刘彦龙介绍,今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和整车的总配套量为6.67吉瓦时,同比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
“随着相关管理规定出台,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条件将进一步规范?!贝薅魅衔?,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调整状态?!笆濉逼诩?,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以纯电动为核心主导方向,以普混、插混、纯电动为主要发展动力?!吧逃贸凳俏固?,乘用车是为生存而战?!彼硎?。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影响着动力电池细分市场的发展。中国汽研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配套总量超过了121亿瓦时。其中,纯电动车型的配套量是110亿瓦时,插电混动车型配套量是11亿瓦时。乘用车配套量最多,但动力电池客车的配套量最 高。中国汽研中心北京工作部动力电池研究室研究员方凯正介绍说:“磷酸铁锂电池仍然是配套电池的主力,配套量达88.2亿瓦时,占比73%,三元材料电池配套量仅是磷酸铁锂电池配套量的1/3?!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形势,也左右着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路线?!暗鼻?,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贝薅魉?。补贴政策从“一拨制”变为“审核制”,使一路狂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痛苦的调整期?!霸诖吮尘跋?,电池性能提升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由此也对动力电池行业提出了需求挑战?!彼?,未来补贴政策调整方向,如向能量密度倾斜等,都会对动力电池企业分化、提升产生重大影响?!岸Φ绯仄笠涤焖偬嵘际跸呗返髡?,以积极应对新需求挑战?!彼硎?。
进入国际配套体系将出台强制性标准和整体指导意见
“今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能提升近 1倍?!崩醋怨夜ひ岛托畔⒒孔氨腹ひ邓镜某麓好繁硎?,国内电解液材料已经进入国际配套体系,配套量会越来越高?!暗?,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仍存在小、散、乱问题,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建造,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彼衔?,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仍需进一步培育。
刘彦龙也表示,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将出现结构性过剩?!敖肽柯嫉拇笃笠档母咂分什芬廊还┎挥η?,未进入或新进入以及进入目录但规模较小的企业的产品将出现严重过剩?!彼硎?,市场快速发展也对电池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整个电池制造业将朝着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以及信息化方向发展?!绷跹辶?,动力电池产业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步伐等,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要求。
怎么办?“首选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背麓好反有幸倒芾聿忝娣治鏊?,安全不止是动力电池产业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敖衲?,我们打算出台一项强 制性的行业标准?!彼硎?,要做好这项标准还需要行业专家群策群力。
“我们也在制定一项产业整体性的指导意见?!背麓好方樯?,该意见将明确动力电池产业2020年、2025年目标?!拔颐瞧拦婪⑾?,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和系统基本分别要做到350瓦时、250瓦时,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实现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彼?。
“去年,我们发布的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背麓好匪?,从申请情况看,各企业产能规划、研发能力等提升得很快?!安捣⒄辜铀?,我们的标准要求也会水涨船高,以引导整个行业往高水平方向发展?!彼硎?。
“今年,我们还会出台回收利用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生产者责任要求,溯源管理系统方面的规定和系统建设,并考虑周期管理,在重点地区做试点工作?!背麓好繁硎?,我们还将进行一些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对不合格产品严肃处理。